微信:13875958411

0731-83888080

当前位置: > 新闻资讯 >

跟着总书记学历史

   人民日报     2020-09-18

  一座学府,从岳麓山蔓延至湘江畔,山上,松涛阵阵;江边,浪涛滚滚;院内,清风朗朗。

  9月17日,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。

2020年9月17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察调研。这是习近平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,考察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、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。(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)

2020年9月17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察调研。这是习近平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,考察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、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。(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)

 

  这里既有山泉潺潺,也有书声琅琅;既有草竹清香,也有翰墨飘香;既有古朴院落,也有精神殿堂……可观可赏、可思可学,一砖一瓦都写满故事,一碑一石镌刻着传奇。

  今天,一起透过岳麓书院的几副对联,一望千年,探寻历经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。

  有联曰:治无古今,育才是急,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

  中轴对称的布局、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,让岳麓书院庄严、幽远、厚重地呈现于眼前。

  “治无古今,育才是急,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;学有因革,通变为雄,试忖度朱张意气,毛蔡风神。”一副出自书院大门两壁的楹联,道出岳麓书院古往今来治理国家培育人才,不忽视世界历史潮流的千年学府讲学传统。

  来到位于书院中央的讲堂,迎面一屏风正面书有张栻所撰的《岳麓书院记》。《岳麓书院记》中强调,办学的目的不在于追名逐利,也反对以缀辑文辞为教,书院“造就人才”“传道济民”的教学风气熏陶着后世学子。

岳麓书院讲堂。(新华社记者 王平 摄)

岳麓书院讲堂。(新华社记者 王平 摄)

 

  走过宋、元、明、清,时至今日,千年弦歌不绝,岳麓书院为适应文化教育不断出现的新需求,于清光绪年间开始进行改革。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,从古老教育组织到现代新型学府,这个积淀厚重的文化殿堂,不仅是湖湘文化的传播重地,也为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范例。

  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。“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,必须有中国特色。”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,更要遵循教育规律,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。”“古人说‘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’,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‘传道’”……他鼓励学校办出特色,鼓励教师教出风格。

2014年5月4日,习近平在校园观看北大师生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时同朗诵者亲切交谈。(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)

2014年5月4日,习近平在校园观看北大师生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时同朗诵者亲切交谈。(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)

 

  继往圣、开来学,书院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、培育天下英才的重任。千百年来,深深庭院中走出了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、传道济民的责任担当、立己达人的修身德性,给人精神以浸润。

  有联曰:于世无偶,百代弦歌贯古今

  半学斋坐落在岳麓书院讲堂一侧,昔日学生利用大量活动时间在此自修。门前一副对联写道:“惟楚有材,三湘弟子遍天下;于世无偶,百代弦歌贯古今”。

  岳麓书院矗立千年,丰富了教育思想,也涵养出民族精气神,对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  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我本人也是一个中华文化的热烈拥护者、忠实学习者。”无论是小学时看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,还是知青岁月时“痴迷读书”、每时每刻都汲取知识,亦或是引经据典阐明治国理政思想、有闲暇便“一书在手,其乐无穷”,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。

  以古人之规矩,开自己之生面,习近平也高度重视文化宝库的传承与发展。他强调,怎样对待本国历史?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?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。

2019年 3月23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同意大利总理孔特会谈。这是习近平抵达时,孔特总理在停车处迎接。两国领导人一同检阅仪仗队。(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)

2019年 3月23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同意大利总理孔特会谈。这是习近平抵达时,孔特总理在停车处迎接。两国领导人一同检阅仪仗队。(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)

 

  历史长河奔流向前,5000多年生生不息的古老民族,给了时间另一层解读。“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,不是以十年、百年为计,而是以百年、千年为计。”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。

  岳麓书院中,千年古树展示着生命的律动,又到秋季新生入学时,朝气少年在古老建筑群中穿行,一景一物,是不忘历史的继承,也是开辟未来的自信。

  有联曰:学贯九流,汇此地人文法海

  各种学派在岳麓书院融合交汇,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  对于这则对联,书院崇道祠中一组雕像即可印证,也铭记了一段千古佳话——“朱张会讲”。

  南宋大学者朱熹和张栻在岳麓书院讲学论道,二人的思想碰撞,开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。

  如果说,在空间维度中,前襟湘江、背倚岳麓山青峰峡谷是岳麓书院的地理坐标,那么在精神层面上,“朱张会讲”则是这座千年学府的文化标识之一。不同学派或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交流讨论、辨析异同、教学相长,“会讲”精神从这里延伸,自古至今,由中向外。

  “历史告诉我们,只有交流互鉴,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。只要秉持包容精神,就不存在什么‘文明冲突’,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握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大势,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。

  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”“文明没有高下、优劣之分,只有特色、地域之别”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,因交流而互鉴,因互鉴而发展”……人类文明繁荣进步、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。

  文明如水,润物无声。南宋“朱张会讲”,讲“活”了岳麓书院,数百年后,对“会讲”精神的传承,让“活着”的千年书院点缀灿烂文化星河。

中南大学自考 长沙现代应用技工学校 湖南大学自考成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自考 长沙理工大学自考 宁乡经开区科技工业学校 湖南自考 湖南中专 湖南农业大学自考 湖南成人高考
湖大抖音
湖大微信
湖大微博